#####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对二十世纪左右的[[资本主义]]进行强烈批判而发展出的政治经济哲学理论, 包括剩余价值, 剥削, 异化, 阶级斗争等核心概念, 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动荡和理论反思, 对塑造现代社会和后续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大部分都过于理想和浪漫化.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应该通过革命实践来实现社会变革, 消除所有形式的压迫和剥削, 社会将不再有阶级, 国家和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着重于消除资本主义的结构性不公, 然而它没有充分考虑如何克服人的自私性, 并且对人性本质的乐观估计过度美化了无产阶级低估了人的自私和不合作性, 单纯的物质改变无法自动消除人类的恶劣本性, 问题并不仅仅在于资本主义的制度性不公, 而更在于人类固有的自利倾向, 即使资本主义被推翻, 甚至在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中, 如果人性中的自私, 权力欲望, 贪婪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 那么新社会同样会遭遇腐化和失序. 总的来说, 共产主义最终需要抗衡的不是资本和资本家而是自私的人性. 人先是理性人再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概念, 工人之间仍然存在竞争攀比, 歧视偏见甚至为各自利益而敌对, 他们很多并不是为了真正的公平正义去推翻资本主义而仅仅出于自私自利或者说革命的初衷在理想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中变得模糊甚至被曲解. 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无阶级, 无压迫的社会, 实际上却出现了所谓的新阶级现象, 这个新阶级并不是资本家阶层, 而是掌握国家机器的领导者, 官僚阶层以及政治精英. 他们通过控制国家资源, 决定政策和分配, 形成了一种新的特权阶层. 与旧的资本家阶层一样, 这个新阶级的目标也是维护自己的权力和特权, 并且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 即使是宣扬平等和公正的革命, 也有可能变得自私自利, 最终实现的是利益集团间的博弈, 而非真正的阶级解放. 标榜自己为无产阶级的代表, 行为却往往表现为对权力的垄断和对异见的压制, 成为一种虚伪与悲哀. 马克思主义也变得教条化, 不再关注是否有新证据可以推翻它, 而是变成了一个被固守的信仰, 成为一种无法质疑的存在